景点推荐
  • 济渎庙景区
  • 阳台宫景区
  • 小沟背风景区
  • 王屋山景区
  • 黄河三峡

1400年的太行古道华丽转身,又见昔日风采

发布于:2017-07-01 16:14来源:未知作者:admin 点击:

山不在高,有猴则名。都知道五龙口以猴为名,却极少人知道,五龙口的深山里还藏着一条千年古道,为太行八陉之一。如今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古道渐渐失去了昔日的风采,但别忘了古道才别有洞天。习惯了驱车四海,也要常到古道走走,才能领略未加人工雕琢的风景的魅力。

这条小道古朴而幽静,它的历史上至隋唐下至今日,无不展现着它的神奇之处。隋炀帝杨广诏发大量民夫抢修弛道90里,只为观赏太行风光;白居易在这里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荆浩隐居,挥毫泼墨,潜心创作了《匡庐图》;朱德出太行,雄韬伟略,在中国历史上写下光荣篇章。



隋代

御史大夫张衡是隋炀帝的幸臣,家住五龙口白涧村,可能是他经常在杨广面前夸家乡山水之胜的缘故,杨广在陪隋文帝祭泰山时就曾“深恨不得相过”。杨广登基后,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他幸榆林,次太原,诏发大量民夫抢修弛道90里,他骑马直抵五龙口张衡宅,“留宴三日,极乐方归”。经过1400多年的历史风雨,现在古隋道仍是晋豫交界山民来往的通道,望着铺路石上深深的马蹄印,便能引发人们思古之幽情。
 



    
唐代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孟郊等到此宴游赋诗,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游枋口悬泉偶题石上》。

游枋口悬泉偶题石上
唐·白居易

济源山水好,老尹知之久。

常日听人言,今秋入吾手。

孔山刀剑立,沁水龙蛇走。

危蹬上悬泉,澄湾转枋口。

虚明见深底,净绿无纤垢。

仙棹浪悠扬,尘缨风抖擞。

岩寒松柏短,石古莓苔厚。

锦坐缨高低,翠屏张左右。

虽无安石妓,不乏文举酒。

谈笑逐身来,管弦随事有。

时逢杖锡客,或值垂纶叟。

相与澹忘归,自辰将及酉。

公门欲返驾,溪路犹回首。

早晚重来游,心期罢官后。



   

唐末五代

荆浩是五代后梁时期河内沁水人(五龙口在西汉时设沁水县,一直延续700余年),自号洪谷子。当时为躲避战乱,便经常携笔在家乡的太行山潜心作画,他面对真山真水进行写生创作,逐渐形成了大山大水、全景式构图的独特画风。他以非凡的胆识继承并发扬了前人的传统,以水墨为主要表现手段,笔墨并重的技艺不断成熟,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荆浩惟一存世作品《匡庐图》,便是以景区内的画屏峰为原型创作的。



抗战时期

据《中共济源党史》载:1940年为坚持国共两党团结抗日,避免摩擦。朱德总司令于1940年下旬,偕员赴洛阳与卫立煌进行谈判,以释放国军在豫北扣押的八路军工作人员。五月初,朱德从晋城下山途径五龙口时,适逢水涨,中共济源县委书记通知大河里书记赵克良组织水手将朱德一行百余人护送过沁河。

目前,这条道路已经成为红色革命教育基地,每年都有万余名党校学员来到这里进行红色革命道路体验。济源文旅集团五龙口景区成立了专业拓展队伍,由景区内的退伍军人担任拓展教练,免费为团队提供拓展服务,现诚邀各单位、各社会团体等组织重走抗战路,感悟革命精神。想让你的员工更具有战斗力吗?想让你的团队更富有凝聚力吗?快来加入我们吧!

预约电话:0391—6751588






 

 

tag标签:
------分隔线----------------------------
------分隔线----------------------------